{心有所感:唉!小英主席的思想及行為只要有一成像中華民族的英雄蔣渭水先生的話,那麼一切都好辦了!}
(一).今天讀完小英主席臉書的po文。看見她非常懷念中華民族的抗日英雄蔣渭水先生的文章之後,讓我心中非常感慨,心想:"是誰讓她的思想和行為離蔣渭水先烈如此之遠?"。
(二).過去四年,我上維基百科細讀蔣渭水先烈的一生奮鬥史至少五次,他一生積極抗日,參加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同盟會來全力推動兩岸統一。為此,他甚至發電報至國際聯盟控訴日本國妨礙海峽兩岸的國家統一......。今天,海峽兩岸的和平愛好者懇求她承認"九二共識"以保證其擔任總統期間不會乘機推動修憲以達成台灣獨立建國的實質目標,沒想到她當選迄今不願鬆口。這個拖延真的讓我深深地感覺到她真的一點都不像蔣渭水先生。
(三).中華民族英雄蔣渭水先生說:"同胞需團結,團結真有力"。蔣渭水先烈口中的同胞真的是包括當時大陸地區的四萬萬同胞的。但今天的"蔡英文總統"心中真的有將海峽對岸13億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當成同胞嗎?
(四).我個人深感蔣渭水先烈不僅是我的同黨同志(同盟會就是國民黨),更是同族的同胞......。但如果蔡總統的心中不認為大陸13億人是同胞,那麼顯然就會讓我陷入極度的難過!因為,我真的認為大陸13億人也是我血濃於水的同胞!我始終認為今天要是蔣渭水先生就任下屆中華民國總統,那麼他絕對會為了團結大陸地區的同胞,而在就職演說呼籲:''親愛的大陸同胞們,讓我們團結在[九二共識]中的中華民國憲法下....''。
 
///////////////////////////////////////////////
 
今年是蔣渭水先生逝世85年,受邀參加紀念音樂會,讓我有許多感觸。
今天人們提起蔣渭水,總是會想起他的名言,「同胞需團結,團結真有力」。其實,蔣渭水先生短暫而豐富的一生,有很多更值得認識的故事。
從議會請願運動、成立文化協會、台灣民眾黨,為了爭取各階層民眾的解放,蔣渭水先生無役不與,即使入監坐牢,也沒有改變過他堅定的意志。也正是因為蔣渭水先生對理念的堅持,在他的葬禮「大眾葬」上,有五千人來為他送行,讓殖民者都為之震撼。
蔣渭水先生一度被遺忘,而後又因為時代的遞嬗而被記起。我總覺得,歷史當中的人,本有很多面向。我們該做的,是讓每個台灣人,都能夠更立體的看待歷史,透過認識那位堅持理想、善於組織、主張進步的蔣渭水,進而認識那個距離我們並不遙遠,但卻頗為陌生的時代,真正擺脫當年「智識營養不良」的病症-這是當年蔣渭水醫師對台灣人的診斷。
////////////////////////////////////////////////

蔡英文緬懷蔣渭水貢獻:擺脫智識營養不良症[作者NewTalk 新頭殼 | 新頭殼 – 2016年4月2日 下午3:39]

新頭殼newtalk 2016.04.02 林朝億/台北報導
總統當選人蔡英文1日受邀參加蔣渭水醫師紀念音樂會。她2日在臉書發文表示,「我們該做的,是讓每個台灣人,都能夠更立體的看待歷史」,透過認識蔣渭水,進而認識那個時代,真正擺脫當年「智識營養不良」的病症。
蔡英文表示,今天人們提起蔣渭水,總是會想起他的名言,「同胞需團結,團結真有力」。其實,蔣渭水短暫而豐富的一生,有很多更值得認識的故事。
蔡英文說,從議會請願運動、成立文化協會、台灣民眾黨,為了爭取各階層民眾的解放,蔣渭水無役不與,即使入監坐牢,也沒有改變過他堅定的意志。也正是因為蔣渭水對理念的堅持,在他的葬禮「大眾葬」上,有五千人來為他送行,讓殖民者都為之震撼。
蔡英文表示,蔣渭水一度被遺忘,而後又因為時代的遞嬗而被記起。她覺得,歷史當中的人,本有很多面向。該做的是讓每個台灣人,都能夠更立體的看待歷史,透過認識那位堅持理想、善於組織、主張進步的蔣渭水,進而認識那個距離並不遙遠,但卻頗為陌生的時代,真正擺脫當年「智識營養不良」的病症-這是當年蔣渭水醫師對台灣人的診斷。
/////////////////////////////////////
蔣渭水[編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蔣渭水(1890年8月6日-1931年8月5日[註 1]),字雪谷,台灣宜蘭人。為台灣日治時期的醫師與民族運動者,曾創立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民眾黨,是反日本殖民運動中,重要的領導領袖[4]
其弟蔣渭川二二八事件中被國民黨軍隊攻擊,女兒慘死,兒子重傷,著有《二二八事變始末記》。

生平[編輯]

早年立業[編輯]

蔣渭水的先祖是漳州龍溪縣移民,父親蔣鴻章在宜蘭城隍廟以命理為業,所以蔣渭水自幼熟悉臺灣宗教民俗,他小時也做過乩童。蔣渭水有兄蔣來福、弟蔣渭川各一人。
小時候,蔣渭水進入私塾,接受宿儒張鏡光漢文教育,在漢文化的薰陶下,產生了對漢人的認同,對處於日本殖民當局殘酷壓榨下的廣大勞苦大眾的悲慘境遇充滿了憐憫之情,並由此激發了樸素的民主主義思想。17歲就讀宜蘭公學校
1910年,蔣渭水(20歲)考進臺灣總督府醫學校(今台大醫學院前身)。在醫校時代,蔣渭水「多才略,而亦敏求」,「於專門知識外,不僅有餘力,且更有勇氣領導校內外,從事一些充滿民族意識的反抗異族統治行為。辛亥革命爆發,蔣渭水認為「要救臺灣,非先從救祖國著手不可」,他發動臺灣民眾捐款,支持革命。
1911年,蔣家安排他娶從小一起長大的童養媳石有,石有是一位樸實、勤快且賢良的妻子,成親之後為了顧及蔣渭水的學業,將石有留在宜蘭老家,過著夫妻相隔兩地的生活。婚後生了四個兒子,分別是松輝、松銘、時欽、時英。而石有的哥哥石煥長、石進源、石秀源,後來也都是蔣渭水社會運動的重要幹部。兩家感情十分深厚。
1912年(大正元年),蔣渭水與蘇樵山黃調清林錦生曾慶福杜聰明李根盛翁俊明等人相繼加入中國同盟會臺灣分會,之後曾發電報國際聯盟控訴日本妨礙中華民國統一[5]
1913年,蔣渭水與好友翁俊明杜聰明,密謀以霍亂細菌到北京刺殺袁世凱[6]1913年月11月底,孫中山革命失敗後赴日本,路過臺灣之時,蔣渭水懷著急切心情希望能晉見孫中山先生,因日本殖民當局害怕孫中山民主革命的影響,員警戒備森嚴,而未能如願,欣慰的是他得到孫中山先生熱情的回信和所贈送的開國紀念章。1914年(大正3年)時曾鼓吹醫學院學生加入「臺灣同化會」。
1915年(大正4年),蔣渭水以該屆第二名的成績畢業後,分發至宜蘭醫院(現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實習一年。
1916年(大正5年),蔣渭水在臺北市大稻埕太平町(今延平北路)開設大安醫院[7]
1917年,蔣渭水取得宜蘭名酒甘泉老紅酒(今稱紅露酒)之代理權,在大稻埕經營春風得意樓(臺北市四大酒家「江東春蓬」[8][9][10]江山樓、「東薈芳」、「蓬萊閣」),常邀醫師學生社會運動人士討論臺灣社會弊病與興革方法。
1919年,蔣渭水在東薈芳酒樓認識了絕色的藝妓陳甜,兩人一見頃心,不久陳甜就嫁給蔣渭水為妾,蔣將她改名陳精文,並教她讀書識字。
位於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31號的義美食品延平門市,原址為蔣渭水創辦的大安醫院。

從事社會政治運動[編輯]

成立「台灣文化協會」[編輯]

1921年(大正十年)10月17日 下午一點起,於台北市大稻埕靜修女子學校 (今靜修女中) 舉行創立大會,由蔣渭水報告創立經過:「有關本會組織,曾訪川崎警務局長,依主旨書說明本會的主旨,他詢問:『雖然說只計劃提高文化,但多數會員中,是否有跟政治運動有關連的人呢?』於是回答說,絕對不涉及如此行為之後,才求得該局長的諒解。」,出席會議的人有1031名,以醫師、地主、公學校畢業生、留學回國的學生為主,另外也有農民、工人、商人、律師、士紳等人參與。隨後通過林獻堂為總理,楊吉臣為協理,蔣渭水為專務理事,並選出理事41名,評議員44名,會議於下午三點十分結束。
「台灣文化協會」除了展開一系列的民權啟蒙運動,也積極指導青年團體的成立,包括設立台北青年讀書會,其會員有蔣渭水等五十人。而陳甜是唯一的女性。

請願運動[編輯]

1921年起蔣渭水參與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並常從日本進口《臺灣青年》雜誌給青年學子,以啟蒙自主意識;1921年(大正10年)蔣結識霧峰林家林獻堂,並與其他同志成立臺灣文化協會,作為提倡民權之啟蒙運動組織,並發表文章《臨床講義》,從醫師角度針砭臺灣各種「疾病」。
之後,蔣漸漸成為一個本土運動者,總督府視蔣為臺灣政治社會運動的「第一指導者」、「煽動民族反感」,平日派二名特務坐鎮文化書局監視,在民眾黨被禁止後增派四名特務,到蔣渭水的大眾葬時更派出八十名警吏。
1923年(大正12年)蔣因治警事件遭判刑4個月,因為他以臺灣議會期成同盟會名義持旗向日本裕仁太子(後昭和天皇請願,為臺灣人因政治請願被拘禁之第一人[2]。1925年他又因反抗總督政令被囚4個月,兩次入獄共監禁144天。蔣渭水一生受日本拘捕、囚禁十餘次。
1926年(昭和元年)蔣渭水在大安醫院旁開設文化書局,販售當代先進思潮之書籍。

成立政黨[編輯]

1929年1月2日通過的台灣民眾黨黨旗蔣渭水紀念公園的蔣渭水銅像,取材於1931年2月21日臺灣民眾黨解散後,與同志在黨部前的留影[11]
1927年(昭和2年)臺灣文化協會因左右派的路線之爭而分裂,之後蔣渭水成立臺灣民眾黨,出任中央常務委員兼財政部長。臺灣民眾黨爭取地方自治、提倡言論自由,是臺灣第一個現代化政黨。
成立政黨之後,蔣於1928年(昭和3年)籌組臺灣工友總聯盟,並任顧問,且與臺灣農民組合聯合進行階級鬥爭[註 2],但是蔣渭水行為受黨內右派批判。
1930年林獻堂蔡培火葉榮鐘等人退黨並籌組臺灣地方自治聯盟。臺灣民眾黨不只一次向國際聯盟控訴日本在臺灣販賣鴉片特許制與霧社事件,逼使日本政府採醫療措施,讓臺灣情況得到國際注意。
蔣渭水深受孫文學說影響,孫文領導時的國民黨聯俄納共、扶助工農等主張也影響臺灣民眾黨走向,在謝春木、蔣渭水等人主導之下往農工運動邁進,所以在1931年(昭和6年)被臺灣總督府勒令解散。
總督府當局對臺灣政治社會運動的「第一指導者」蔣渭水,因他「煽動民族反感」,便視他為眼中釘,所以利用分化與孤立來對付,平日有二名特務坐鎮文化書局,到民眾黨被禁止後增派四名特務;到蔣渭水的大眾葬時更派出八十名警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offee-Liu 的頭像
    Coffee-Liu

    Coffee-Liu的部落格

    Coffee-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